134-1119-1149020-85511713
在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背景下,社區作為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承擔著服務群眾、凝聚人心、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職能。而黨史黨建展廳作為基層黨組織開展黨性教育、傳承紅色基因、提升黨群凝聚力的重要陣地,其設計與建設尤為重要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和資源條件下,打造一個兼具教育性、互動性與實用性的社區黨史黨建展廳,是當前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。
一、主題明確,突出“黨性教育”與“服務群眾”雙主線
社區黨史黨建展廳的設計,首先要明確主題,突出“黨性教育”與“服務群眾”兩大核心。展廳內容應圍繞黨的光輝歷程、紅色精神傳承、基層黨建實踐、黨員先鋒事跡等展開,同時結合社區實際,展現基層黨組織在服務群眾、推動治理中的作用。
突出政治引領:展廳應以黨的理論、方針政策為指導,體現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的精神內涵。
貼近群眾需求:展廳內容應貼近社區黨員和群眾的日常生活,體現“服務群眾、貼近群眾、依靠群眾”的理念。
突出基層特色:結合本社區的黨建成果、先進典型、特色活動,打造“有溫度、有深度”的黨建展廳。
二、空間布局合理,營造沉浸式教育氛圍
社區展廳面積通常有限,因此在空間布局上要注重功能性與體驗感的統一。
分區清晰、動線流暢
將展廳劃分為“歷史回顧區”“黨建成果展示區”“互動體驗區”“黨員活動區”等,確保參觀動線清晰,邏輯順暢。
主題空間設計
通過燈光、色彩、展板、多媒體設備等營造莊重、嚴肅、溫馨的氛圍。例如,入口處可設置“初心墻”“誓言墻”,增強儀式感。
靈活多用,便于活動開展
展廳應具備一定的靈活性,可作為黨員學習、黨課教育、主題黨日活動、群眾參觀等多功能空間。
三、內容呈現豐富,增強教育感染力
內容是展廳的靈魂,要注重真實性、故事性、教育性。
圖文并茂,圖文結合
通過歷史照片、文字介紹、實物展示等方式,系統展示黨的發展歷程、重要事件、典型人物等。
融入本地黨史資源
結合本地革命歷史、紅色遺址、先進黨員事跡等,增強展廳的“在地性”和“親切感”。
案例展示,增強代入感
通過真實案例、黨員故事、群眾反饋等形式,展現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成效,增強教育感染力。
四、互動體驗多元,提升參與感與獲得感
傳統展覽形式往往以“看”為主,難以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。因此,社區展廳應注重互動性與參與感的提升。
多媒體互動裝置
引入VR體驗、電子觸摸屏、互動投影等技術,讓參觀者“身臨其境”地感受黨史故事、紅色精神。
黨員宣誓、重溫入黨誓詞
設置“宣誓區”或“誓詞墻”,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。
群眾參與活動
設立“黨群議事角”“黨員志愿服務展示區”等,鼓勵群眾參與黨建活動,增強歸屬感和參與感。
五、功能延伸,打造“家門口的紅色課堂”
社區黨史黨建展廳不應只停留在“展示”層面,更要延伸至“教育”“服務”“凝聚”等功能。
常態化學習平臺
將展廳作為黨員學習教育的重要場所,定期開展黨課、讀書會、專題講座等活動。
黨群服務窗口
在展廳內設立“黨群服務站”,為居民提供政策咨詢、便民服務、矛盾調解等,真正實現“服務群眾零距離”。
黨建文化品牌建設
通過展廳展示社區黨建成果,打造“紅色文化”品牌,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社區黨史黨建展廳是基層黨組織連接群眾、服務群眾、凝聚群眾的重要橋梁。通過科學規劃、合理布局、豐富內容、增強互動、延伸功能,可以打造一個有溫度、有深度、有實效的“家門口的紅色課堂”,真正打通黨群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全國服務熱線:020-85511713 QQ:2903631311
【本文標簽】 黨建展廳設計 黨史黨建展廳 社區黨史黨建展廳設計
【責任編輯】小橋